张承惠:中国金融转型的逻辑与难点
GDP中,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关系发生了变化——出口占比在下降,扩内需初见成效。
尽管如此,对国际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既没有真正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也没有真正感受到新规则的约束。绝对消费总额预计达到32万亿美元。
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从根本上限制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出路。另一方面,主权债务危机又制约了经济增长。例如,美国利用其世界货币发行者的地位实行负债消费政策,主权债务的风险不断积累。削减债务与推动经济增长正在使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陷入两难困境。金融机构因持有的主权债务质量降低,资金平衡表恶化,导致缺乏提供贷款的意愿。
按照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到203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将会占到总人口的59%。而求助于削减支出、增加税负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席卷发达国家的占领运动就是证明。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几乎涵盖了人们的生老病死、失业、退休、住房等方方面面。
其次,各国自救与外部联合救助博弈。譬如,不同的委员会今天可能会联合支持药典委员会提出的提高医药价格的法案,明天又会联合起来支持农业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提高农业补贴的法案。欧美政府根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府干预会降低市场效率,通过投机可以稳定市场价格。在财政赤字削减有限的情况下,美国将有可能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从而促使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最终国债收益率为负值,利息负担减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和主体,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会导致泡沫经济,阻碍实体经济的投资,引起金融危机的产生。从欧美各国的财政状况看,主权债务危机有不断蔓延的趋势,面对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升级,为尽快摆脱危机的阴影,各主权国家纷纷采取紧急的救助措施,防止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避免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当美国债务负担过重时,就可以通过一个非常重要有效的措施减轻债务,即通过货币贬值的手段减轻美国的实际债务负担,从而冲销对外的巨额债务。但是,作为欧元区的成员国,欧洲五国必须和其他成员国的步伐一致,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拉动就业、促进增长,从而出现了强国恒强,弱国愈弱的局面,内部经济的不平衡加速了欧债危机的出现。随着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美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政府宏观调节是对市场失灵的有效补充,与市场机制相比,政府调节可以解决市场自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点。
从早期的冰岛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并且持续扩大。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紧密联系的,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由于虚拟经济赚钱比较容易,一些欧美资本家就过度地使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放弃实体经济,导致实体经济基础薄弱,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紧缩性的救助使复苏的经济更加艰难,雪上加霜。
主要原因是被救助国家虽然制定了缩减财政的计划,但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节,且这些国家认为不救援的可能性不大,从而导致在紧缩支出和减少赤字过程中行动不力,最终救助计划落空,债务危机的解决难上加难。2011年8月,美国参议院以多数票通过债限法案,其中法案规定设立国会联合特别减赤委员会进一步削减财政赤字,计划在未来10年内削减至2.1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率从2009年的13.6%降至2014年的3%以内3. 政府的社会福利负担重。
因此,美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政党借此机会争夺政治地位和政治优势而导致的一场闹剧。虽然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规定财政赤字占本国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但在实践中各成员国早已突破了这条警戒线,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遭到惩罚,这使得该规定成为一纸空文。首先,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体制矛盾。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政府就普遍采取了放宽金融管制的做法。与欧元区的国家不同,美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拥有货币的发行权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权,因此可以同时操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希腊债务危机为例,德国与希腊对债务危机的原因各执一词,部分国家相互不信任,针对希腊的救市方案经过漫长的推诿与协商才能达成一致,导致债务危机持续扩大。
紧缩性的救助使复苏的经济更加艰难,雪上加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必须将其作为政府监管的一个临界点。
基于应对金融危机后造成的经济衰退的局面,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扩大政府开支的刺激政策。但是,真正付诸落实的措施少之又少。
2. 债务危机产生的现实根源相同。这势必会引起财政收入增长有限或是负增长,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收支不平衡。
2011年被称为全球债务年,美国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相继出现。但是,自救与外部救援博弈重重,陷入危机的国家希望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多实施一些救助计划,而别国则期望危机国家多采取救助措施,导致了自救与外部救助博弈的产生。在财政赤字削减有限的情况下,美国将有可能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从而促使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最终国债收益率为负值,利息负担减轻。美国长期的财政赤字以及不断转化的公债,使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日益严重,达到了无法持续的程度,爆发了金融危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有效健康运行。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是引发欧债危机的制度性原因。
从早期的冰岛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并且持续扩大。本文拟对其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进行国际比较。
一、欧美债务危机形成的机理比较 虽然欧美主权债务危机都是政府收支不平衡引起的,但欧美各国国情各异,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二)欧美债务危机成因的差异性1. 美国债务危机。
蔓延欧美的债务危机其实就是一场政治经济危机。然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的,财政政策却仍在欧元区的各成员国手中。2. 欧洲各国各自为政,一团乱麻,自救与外部救助没有形成合力。这必然使美国向外大举借债,因而导致其债务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分离,就会使各国很难处理好国内的经济问题。首先,美国债务危机是由财政扩张、次贷危机引起的。
标普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降级,使美国债务危机浮出水面。欧洲债务危机则是国家互不信任的激化。
在遭受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中,大多数国家实体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国内经济过度依赖外资发展。其次,美国债务危机是美国的一场政治闹剧。
相关阅读
- 外媒:中国治理土地污染或花7万亿 将创造新机遇
- 韩星:从幼儿到博士生都应诵读经典
- 费孝通:论师儒
- 杜保瑞:工夫论与做工夫
- 干春松: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
- 3000亩受污染耕地将得到治理和修复
- 大连构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 韩星:关于中国道统的讨论
- 哈尔滨:首批工业企业下半年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环保部:雾霾具体成因明年将有初步结论
- 环保部:机动车污染成中国空气污染重要来源
- 韩星:从幼儿到博士生都应诵读经典
- 研究六千万美国老人后,哈佛发现空气污染水平“安全”也折寿
- 张新民:试论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
- 环保部督查京津冀及周边368家企业 7成存环境问题
- 环保边督边改 各地在行动
- 韩星: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
- 研究六千万美国老人后,哈佛发现空气污染水平“安全”也折寿
- 北京4月PM2.5浓度近五年同期最低 优良天数22天
- 前5月环境违法案件同比增201%
- 江苏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 林安梧:检省-希望-行动
- 向世陵:朱熹的“状仁”说及对爱的诠释
- 赵建永:中国哲学学科创建视域下冯友兰与汤用彤的学术交往
- 方朝晖:不重《春秋》,何以识董子?
- 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痛点
- 尽快补齐土壤环保科技短板
- 环保税征收在即 “费”改“税”影响有多大
- 赖贤宗:义命分立、性命对扬与义命合一
- 天津对静海区水务局提供虚假材料责任人严肃追责
- 黄玉顺:互害之病的儒学疗救
- 陈来:王阳明的“有”与“无”
- 郭萍:实事求是:一种中国经典解释学模式
- 张春香:王阳明“良知即是易”之逻辑演绎
- 朱永嘉:李贽之死
- 赵建永:北周武帝时期儒道释的碰撞与融会
- 减少城市空气污染,低矮灌木或树篱更有效
- 污染土壤找不到责任人怎么办?
- 郭萍:传统儒学与现代自由的紧张及可能出路*
- 尽快补齐土壤环保科技短板
- 两部委:推动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 周北辰:儒教现代改制构想
- 韩星:帝尧与儒家思想的渊源
- 杨国荣:心物、知行之辨:以“事”为视域
- 顾如:墨家是暴秦的帮凶吗?
- 韩星: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
- 柯华庆:从儒家到华家
- 杨少涵:佛道回流,还是经学势然?——《中庸》升经再论
- 韩星:更化与整合——董仲舒的治道思想
- 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 干春松: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
- 环保部发布《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 陈来:李泽厚的“两种道德论”述评
- 吴重庆:“道”通往何方——兼论儒家的爱是否有差等
- 阻碍执法、数据造假 环保督查问题率连日超7成
- 浙能集团煤电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 李景林:儒家的丧祭理论与终极关怀
- 王正:礼与法
- 尽快补齐土壤环保科技短板
- 刘丰:“无体之礼”:先秦礼学思想的发展与转向